七宗罪(拉丁语:septem peccata mortalia;英语:seven deadly sins),天主教称七罪宗,或称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归入这一类别的,能够直接形成其他不道德的行为或习惯。罪行按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最初,受过古希腊神学及哲学的修士埃瓦格里乌斯·庞帝古斯定义出八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分别是暴食、色欲、贪婪、忧郁、暴怒、懒惰、虚荣及傲慢。庞义伐观察到当时的人们逐渐变得自我中心,尤以傲慢为甚。六世纪后期,教宗额我略一世将那八种罪行减至七项罪行,将虚荣并归入傲慢;忧郁并归入懒惰,并加入嫉妒。他的排序准则在于对爱的违背程度。其顺次序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按照天主教教义中的“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额我略一世的见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提出了现在的七宗罪。“重大”在这里的意思在于这些恶行会引发其他罪行的发生,例如盗贼的欲望源于贪婪。

相对于七宗罪,天主教列出了七美德。
色欲(Lust),贞洁(Chastity)[或忠诚(Faith)]
暴食(Gluttony),节制(Temperance)
贪婪(Greed),慷慨(Charity)
懒惰(Sloth),勤勉(Diligence)[ 或希望(Hope)]
暴怒(Wrath),耐心(Patience)[或坚韧(Fortitude)]
嫉妒(Envy),宽容(Kindness)
傲慢(Pride),谦虚(Humility)[ 或正义(Jus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