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效应:别人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再多的锦上添花,比不上一次及时的雪中送炭。

理论解析

食盐效应源于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驴,平常都吃着主人拿给它的青草,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地变得不喜欢吃了,有次无意中,主人在它的草料中加了一把盐,草料立刻就变得有滋有味了,于是驴就问主人在里面加的是什么,主人说是盐。于是驴就宣布,从此以后,不吃草料了,每天要光吃盐!自然而然,第二天,这头驴就皱着眉头找草吃了。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不可缺少,但是也不能过多的现象称之为”食盐效应”。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单纯地以为只要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会感激自己。那么实际上是不是如此呢?并不是那么简单。除了“帮倒忙”之外,帮助人的效果还可分为两种:锦上添花,雪中送炭。那么这两种效果到底哪一种要好一点呢?但显然,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锦上添花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去做的,对于对方来说,你的这种观念行为存在与否对结果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就像菜里放盐一样,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雪中送炭则是对方希望我们去做的,甚至是强烈要求我们去做的,自然而然,我们做了,就能满足对方的某种需求。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人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要想着自己能主动给予别人什么,而应该想着如何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自己能给予对方什么。这就像做菜有食盐,你需要的时候它就是好东西,如果你不需要或者太多了,那它就不是好东西。

操作务实

年轻人心地很好,很善良,并且经常主动帮助别人。按理说这种人应该受到大家的欢迎才是,可遗憾的是,年轻人的生活真正是因为自己帮助别人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记得有一次,年轻人的一个同事因为家中父亲生病,急需要寄一笔钱回家,识趣的同事纷纷解囊求救济,而唯独年轻人却希望凭借自己的关系帮助同事联系医院、医生,甚至还几次三番地要拉着同事去和医生聊聊。后来,这位同事无奈地告诉年轻人:“我现在缺少的不是医生,而是救命的钱,再说你在这个城市给我联系好了医生,而我的父亲则在老家,又有什么用?难不成我把医生带回去?”后来,这件事成了人们的笑柄。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很多,因为他是在真心帮助别人,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有事情都躲他远远的,不希望他知道。

禅师听完无奈的年轻人的话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问他你想喝点什么,年轻人没有思索就说给我喝点茶吧。可是禅师只是给了他一个空茶杯,说你喝吧。年轻人很奇怪:我要喝茶,你给我一个空茶杯做什么,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啊?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也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不最慢曾想过这个问题呢?你给别人的是不是就是别人所想要的呢?”听了禅师的话,年轻人顿时明白了:我给予别人的,并不是别人所想要从我身上得到的。只有我给予了别人所需要的,别人才会感激我,我也才能真正帮助别人。 运用要点 事实正如禅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帮助别人,就应该思考-个问题:对方需要什么?我身上有什么是被对方所需要的。正如对方需要的是茶,而你给对方的则是一个茶杯,那么自然不能满足别人的需求,只有你给予了对方茶,才是真正的满足。说到底,这就是 “食盐效应”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那么问题又来了:每个人的身上可能都会有某些东西是被他人所需要的,那么如何将这一面展现出来,就需要掌握一些表现自己的技巧了。

1、在小事上表现自己人往往都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评价-个人的习惯,若是你不将小事放在眼里,认为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屑于发挥在小事上,那么一旦别人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第一时间是绝不会想到你的,因为你对小事的满不在于让人望而却。
2、在谈话中表现自己谈话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若是你的言谈举止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幽默诙谐的话,那么一定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有了这样的好印象,当他人需要某方面的帮助的时候,就自然不会找那些言语莽撞、说话没有条理的人了。
3、在关键时刻表现自己关键就是考验,而大多数人却总会犯下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错误。要记住,在某些重要的场合下,你一定要比平时表现得更出色,比如面对一场激烈的学术辩论会时,知识渊博的你更要发挥出平日积累的学识和言语上的特长,那你就很容易脱颖而出,成为被他人所需要的对象了。
4、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表现自己 想要被他人所需要,那么所做的事情就要投其所好,当你了解了对方的喜好、特长、交往、习惯的时候,就更加容易让对方接受你,你便能够成为他人眼中善解人意且富有魅力的人。
5、在对方看不到的情况下表现自己或许你所做的事情对方当时是无法看到的,此时也别忘记表现自己。比如在工作中,尽管顶头上司没有坐在办公室里,你也要一如既往甚至比往常更卖力地工作 ,这种表现一定会通过其他途径让上司得知的,当你的上司需要有一个忠实肯干的副手时,那么第一个想到的就会是你了。
6、在突发性事件上表现自己面对某些突发性事件,很多人可能会怕冒风险怕担任责任而不愿意理会,而你若是能在这样的时刻表现自己化险为夷的能力,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肯定,成为被需要的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