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 反愤青

愤青:打美国,我捐一个月工资;打台湾,我捐全部家产;打日本,我捐一条命。 反愤青:一个连街头的小偷都不敢呵斥的民族,却有勇气高呼灭了小日本。这个连活着同胞的苦痛都漠不关心的民族,却有脸说不忘死去的同胞。 愤青:灭了小日本,收回钓鱼岛! 反愤青:你连自己的房子都保不住被拆迁,你要钓鱼岛何用? 愤青:抵制日货! 反愤青:我只抵制烂货,你去喝三聚氰胺奶吧! 愤青:买日本车的都是汉奸,我见一辆砸一辆! 反愤青:恩,满街军牌的日本豪车,动辄就是上百万的腐败,你给我砸一辆看看?或者,哪怕对着丰田陆地巡洋舰的警车,吐口唾沫?

By |2021-06-01T09:47:09+00:00June 1st, 2021|百态|0 Comments

赌博 害处

1.赌博易使人产生贪欲。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沦为金钱的奴隶。 2. 赌博严重损坏身体。迷恋于打牌赌钱的人,想方设法凑齐牌友,一赌就没完,赢者还想赢,输家不服输,不思学习,不思工作,有学不上,有工不作。有的人白天晚上“连轴转”,高度兴奋,极度紧张,以致有的在牌桌旁猝死。 3. 赌博毒害人的心灵。赌博活动易使未成年人产生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侥幸等不良的心理品质。 4.赌博影响人际关系。赌者夜不归宿,耗费钱财,变卖家产,搞得家庭不和,妻离子散。原本友善的邻居、朋友、同事,由于赌博争得脸红脖子粗,吵闹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5.赌博诱发违法犯罪。赢家有了钱,随心所欲挥霍无度;输家耗尽钱财,往往债台高筑。经常赌博还会沾上吸烟、酗酒、偷窃、说谎、打架等恶习,有的为了还赌博之债,甚至铤而走险,实施诈骗、抢劫、伤害、杀人等犯罪行为,所以,犯罪学家常常把赌博认作是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By |2021-02-05T10:08:04+00:00February 5th, 2021|百态, 网络收集|0 Comments

男人之美在于度; 女人之美在于韵; 孩子之美在于真; 老人之美在于醇; 夫妻之美在于爱; 爱情之美在于容; 家庭之美在于和; 生活之美在于品; 朋友之美在于诚; 学习之美在于悟; [...]

By |2020-07-06T22:09:38+00:00July 6th, 2020|百态|0 Comments

悲剧源于集体沉默

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这是一本关于沉默的书。 这显然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习惯于关注言说,因为言说总是在推推搡搡试图挤进我们的视线,但在言说和言说的缝隙之间还有沉默。沉默正如言说,也有不同的光泽、质材、结构、密度,也千折百转,也惊心动魄。当恋人相拥坐在河边的晚风中,它几乎是优美的,但在另一些时候,它可以象一把刀子,切割人性暴露其中的血腥。 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 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用作者泽鲁巴威尔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皇帝的新装”是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装”只是个隐喻。 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成百上千个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但谁都明白这个会只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在那个会议厅里,同样站着一只大象。 泽鲁巴维尔试图分析“房间里的大象”现象的起源和后果。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 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

By |2020-07-04T07:45:06+00:00July 4th, 2020|百态|0 Comments

七宗罪 七美德

七宗罪(拉丁语:septem peccata mortalia;英语:seven deadly sins),天主教称七罪宗,或称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归入这一类别的,能够直接形成其他不道德的行为或习惯。罪行按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最初,受过古希腊神学及哲学的修士埃瓦格里乌斯·庞帝古斯定义出八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分别是暴食、色欲、贪婪、忧郁、暴怒、懒惰、虚荣及傲慢。庞义伐观察到当时的人们逐渐变得自我中心,尤以傲慢为甚。六世纪后期,教宗额我略一世将那八种罪行减至七项罪行,将虚荣并归入傲慢;忧郁并归入懒惰,并加入嫉妒。他的排序准则在于对爱的违背程度。其顺次序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按照天主教教义中的“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额我略一世的见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提出了现在的七宗罪。“重大”在这里的意思在于这些恶行会引发其他罪行的发生,例如盗贼的欲望源于贪婪。 相对于七宗罪,天主教列出了七美德。 色欲(Lust),贞洁(Chastity)[或忠诚(Faith)] 暴食(Gluttony),节制(Temperance) 贪婪(Greed),慷慨(Charity) [...]

By |2021-04-09T11:13:15+00:00August 20th, 2019|百态|0 Comments

在别人的谎言中愤怒,在自己的谎言中绝望 真正危险的:是人的谎言

以真实历史改编的HBO最新剧集《Chernobyl》几乎一集封神,在国内外各大视频网站引发好评不断。 故事还要从1986年4月26日说起,莫斯科一间破旧的房间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录音设备缓缓说道:“谎言的代价是什么?并不是我们会错把谎言当作真实,真正的危险是如果我们听了太多的谎言,我们就再也认不清真实了。到时我们还能做什么?除了放弃了解真相的希望,并且说服自己相信编造的故事,还剩下什么?” 他就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担任Chernobyl事故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瓦列里·勒加索夫。之后,他上吊自杀。他在一系列录音带的最后说出的这段遗言,为整部剧集定了基调。 真正危险的不是核辐射 《Chernobyl》聚焦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据媒体报道,这次事故“向外释放的辐射量相当于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的500倍,波及的人口超过320万。灾难发生后,仅俄罗斯受辐射影响的地区就有19个,土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60万。事故发生后的10年间,乌克兰境内有30万人死于放射病或因核辐射而诱发的其他疾病。” 时至今日,Chernobyl仍然是人类生存的禁区。但比起事故的悲惨程度,该剧揭露更深的是人性之恶的深度,正如宣传海报上所写的:谎言的代价是什么?(What is the Cost of [...]

By |2019-06-24T11:07:44+00:00June 24th, 2019|百态|0 Comments

从“仁义礼智信”谈现代社会现象

们中国人,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从小学到中学,甚至进入大学,我们的书本里总能找到一些与儒家思想有关的经典语句。甚至踏入社会之后,我们有些人都爱用儒家经典中相关的字句来激励和要求自已。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再比如说“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而在人生遭遇坎坷,事业不顺之时,就有人用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可见人民大众还是很喜欢儒家经典和它思想的;可见一个思想能够流传二三千年也是有些理由和道理的。 儒家思想和它的经典中或许有一些糟粕和与今天的社会发展不太能相配的不适宜的言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儒家很多经典和它所流传下来的思想对今天的人来说依然适用,认真研读和研究后依然收获颇多。例如儒家中的一个核心思想――五常。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 我们先说“五常”中的“仁”。何为“仁”?仁的意义有三种: 1,指人的特点。人不是一般的动物,与动物有着很大的区別。人有着超于大多数动物的灵性;人有着群居的生活习惯;有着动物们无法相比的团结。 2,指人的本性。人应该有人所具有的爱、善良、羞耻、悔悟、改错、感恩,等等,这些动物所不具有情感和品德。 3,指人的责则。人应有人该有的责任和遵守的规则。因为人被古人称为“万物之灵”,既然是万物之灵,就有呵护这世上万物的责任;就应尊重万物,遵守与万物和睦相处规则。 今天我们再来回顾“仁”的意义,我们有没有发现?仁的三种意义中,除了第一种我们还保持着一个人的群居形式外,其他似乎都弄丢得差不多了。 我们现在很多人,丢了人应有的善良,无耻的事做了不少,也从未想过要什么改正,反而越来越觉得那是理所当然;我们现在很多人,人与人之间都在相互欺骗伤害,那管得了这世上的万物,更谈不上与万物和睦相处。我们残杀动物,我们破坏环境,弄得到现在人和动物都越来越不得安生。 [...]

By |2019-06-15T16:42:01+00:00June 15th, 2019|百态|0 Comments

食盐效应

食盐效应:别人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再多的锦上添花,比不上一次及时的雪中送炭。 理论解析 食盐效应源于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驴,平常都吃着主人拿给它的青草,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地变得不喜欢吃了,有次无意中,主人在它的草料中加了一把盐,草料立刻就变得有滋有味了,于是驴就问主人在里面加的是什么,主人说是盐。于是驴就宣布,从此以后,不吃草料了,每天要光吃盐!自然而然,第二天,这头驴就皱着眉头找草吃了。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不可缺少,但是也不能过多的现象称之为"食盐效应"。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单纯地以为只要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会感激自己。那么实际上是不是如此呢?并不是那么简单。除了“帮倒忙”之外,帮助人的效果还可分为两种:锦上添花,雪中送炭。那么这两种效果到底哪一种要好一点呢?但显然,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锦上添花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去做的,对于对方来说,你的这种观念行为存在与否对结果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就像菜里放盐一样,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雪中送炭则是对方希望我们去做的,甚至是强烈要求我们去做的,自然而然,我们做了,就能满足对方的某种需求。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人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要想着自己能主动给予别人什么,而应该想着如何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自己能给予对方什么。这就像做菜有食盐,你需要的时候它就是好东西,如果你不需要或者太多了,那它就不是好东西。 操作务实 年轻人心地很好,很善良,并且经常主动帮助别人。按理说这种人应该受到大家的欢迎才是,可遗憾的是,年轻人的生活真正是因为自己帮助别人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记得有一次,年轻人的一个同事因为家中父亲生病,急需要寄一笔钱回家,识趣的同事纷纷解囊求救济,而唯独年轻人却希望凭借自己的关系帮助同事联系医院、医生,甚至还几次三番地要拉着同事去和医生聊聊。后来,这位同事无奈地告诉年轻人:“我现在缺少的不是医生,而是救命的钱,再说你在这个城市给我联系好了医生,而我的父亲则在老家,又有什么用?难不成我把医生带回去?”后来,这件事成了人们的笑柄。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很多,因为他是在真心帮助别人,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有事情都躲他远远的,不希望他知道。 禅师听完无奈的年轻人的话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问他你想喝点什么,年轻人没有思索就说给我喝点茶吧。可是禅师只是给了他一个空茶杯,说你喝吧。年轻人很奇怪:我要喝茶,你给我一个空茶杯做什么,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啊?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也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不最慢曾想过这个问题呢?你给别人的是不是就是别人所想要的呢?”听了禅师的话,年轻人顿时明白了:我给予别人的,并不是别人所想要从我身上得到的。只有我给予了别人所需要的,别人才会感激我,我也才能真正帮助别人。 [...]

By |2018-12-26T11:11:46+00:00December 26th, 2018|百态|0 Comments

各种效应 现象 定律 法则 理论 实验 规律 原理 集锦

效应: 霍桑效应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C%8D%E6%A1%91%E6%95%88%E5%BA%94/759713?fr=aladdin 青蛙效应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8%9B%99%E6%95%88%E5%BA%94/9627267?fr=aladdin 马蝇效应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8%9D%87%E6%95%88%E5%BA%94/753256?fr=aladdin 鲶鱼效应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2%B6%E9%B1%BC%E6%95%88%E5%BA%94/753597?fr=aladdin [...]

By |2019-06-18T09:17:15+00:00December 26th, 2018|百态|0 Comments